社工每日早巡和晚巡,做到包片区域必巡;对新迁入家庭、重大变故家庭、上访群众家庭、新近失业居民、生病住院居民五类群体必须到访;向困难居民、独居老人、失业人员、退休人员和矫正人员询问生活工作情况。 人民网北京11月9日电(记者郝萍)近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关情况。 记者了解到,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,坚决贯彻党中央改革决策,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,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,在此过程中,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变化。 一是实现了防范、救援、救灾一体化管理。 事前防范化解安全风险,事中快速调度、协同应对,事后及时总结评估、改进。 以防汛救灾为例,应急、水利、气象、自然资源这些部门加强联合会商,必要的时候派出联合工作组,全过程指导相关地方开展隐患排查、监测预警、人员转移避险、抢险救援、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,各个环节有序衔接。 二是实现了“全灾种、大应急”统筹应对。 应急管理部上下统筹各类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风险应对工作。 例如,2018年金沙江、雅鲁藏布江连续发生4次因冰雪融化而导致地质滑坡形成的堰塞湖。 由于当时淹没了上游村庄,不仅威胁到下游的水电站和基础设施,还危及到城乡居民的安全。 不仅如此,此次灾害还涉及四川、西藏、云南等多个省份和水利、气象、自然资源、交通、能源等多个部门,是一个典型的跨省域复合型灾害。 当时,应急管理部协调上下游、左右岸相关省区,协调相关部门协同应对、联合处置,有效化解了风险。 三是实现了应急力量的优化整合。 消防救援队伍作为综合性应急力量,既承担消防和森林灭火的工作,又承担着抗洪抢险、抗震救灾等任务,扛起了全灾种综合救援职责;同时,消防救援队伍还与地方专业应急队伍、社会救援力量形成共训共练、联合救援的工作机制,重大灾害时与解放军、武警部队联合行动,形成了应急救援的整体优势。 四是实现了救援行动更加有力高效。 记者了解到,应急管理部坚持常态救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结合。 平日刻不容缓的强化应急准备,关键时刻提前预置救援力量和物资,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和重大险情,可迅速启动应急响应,而且在救援行动中实行统一指挥和扁平化指挥,有效地提高了救援行动效率。 应急管理有关负责人表示,新时代应急事业才刚刚起步,应急管理部将咬定青山不放松,不断推进应急管理理念变革、制度变革和管理方式变革,全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。 (责编:薄晨棣、秦华)分享让更多人看到推荐阅读 。 面对沙俄的巨大军事压力,清政府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,命令左宗棠赴西北统筹战守,同时调直隶驻军开往东北加强边防。 (责任编辑:admin)本文由手机免费国产直播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amylapi.com/ty/104.html |